发布日期:2025-01-13 22:50 点击次数:174
视频|新年再出发!广州跨国调研开启“亚洲篇”
刚刚过去的2024年,广州有喜有忧。
忧的是,广州经济增速自2023年以来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去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看,广州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正在经历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
喜的是,世界城市研究权威机构GaWC发布的《世界城市名册2024》显示,广州排名大幅上升至全球第22名,从Alpha-级晋级为Alpha级,在全球网络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这源于,世界城市排名并非简单基于GDP总量或工业规模而定,更关注其全球连通性和全球化经济融入度。
广州正在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资料图片
广州的世界影响力持续提升,折射出当前经济周期下城市发展的韧性。面临经济形势的“逆风局”,发展状态有起伏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如何保持定力、逆流而上。
从历史中走来,广州对此并不陌生。力争走在前列,广州的征途向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1000多年前,远离中原政治中心的广州,却能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100多年前,家国危难之际,在这里打开了近现代中国进步的大门;40多年前,广州在“一穷二白”中率先蹚出一条建设之路,经济总量从改革开放初的全国第八跃居全国第一梯队……
愈是艰难愈向前,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立志打造中心型世界城市的广州来说更是如此。
2024年,国务院批复《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赋予广州“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明确了广州要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全球城市。
这对广州提出了“双重期待”: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到“全球城市典范”,在世界城市坐标体系中向高处攀升,是为“攻擂”;无惧“高处不胜寒”,在百舸争流、追兵渐进的发展大潮中,持续释放全球影响力,是为“守擂”。
《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首次提出打造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图为广州南沙港港区。资料图片
“全球城市”概念提出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萨斯基娅·萨森在其著作《全球城市》中,传达出这样的理念:当前正在发生的全球化,是对世界城市层级体系的一次“大洗牌”。
世界舞台上的攻守之道,蕴含着城市发展的进阶之理。放眼古今中外,在战略调整中升舱进位、谋求常胜,不只是广州的“闯关题”,也是所有世界城市的“必答题”。
为寻找世界城市的破局经验,南方日报调研组在2025年继续从广州出发,向世界问策。
在欧亚大陆的另一端,调研组曾前往西班牙巴塞罗那、英国伦敦、德国汉堡,探访这些枢纽城市如何通过大港、大平台,把握全球资源流动。
这一次,调研组将目光收回亚洲,前往东京、新加坡。这些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的近邻,均曾实现后来居上、深蹲起跳,近年来长期位居世界城市榜单前列。它们为广州穿越周期、寻找向上的力量,提供了更为直观的参考。
世界城市如何在“压力测试”下强势上扬?这一问题,关系着国家战略中的大城本色、世界目光中的发展成色、新的定位中的时代亮色,如今亟须广州给出答案。
站在世界的聚光灯下,城市每一处短板都会被放大。主动作为、激流勇进,将是世界城市的共同选择。
若论先天发展条件,东京和新加坡在百舸争流的世界竞争面前并无优势。
“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这是中国史书、也是关于公元四世纪以前日本情况的现存唯一史料《三国志·魏志倭人传》中的记载。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狭长的地形决定了其国土狭小、陆上资源匮乏。
从高空俯瞰日本富士山。资料图片
新加坡建国之初,更是面临“魔鬼开局”。该国领土“落潮时大约有214平方英里”,甚至不如广州市南沙区的面积大。当时,新加坡仅有190万人,还要克服内部不同族裔文化交融、外部强国环伺等多重挑战。
两座城市后来之所以成为世界城市,正是由于转变视角、逆向思考。既然无法向陆地索取太多资源,那就经略广袤的海洋;既然本土空间难以支撑庞大的产业体系,那就嵌入到世界分工中,将腹地一再延伸。
类似的“逆袭”,在欧洲知名城市的发展史上也可见一斑:
城市更新实现创新驱动——巴塞罗那沉寂多年的22@街区,从一座废旧工业区转型为创新街区,源于功能混合的理念,使每个区域都具备经济、居住、服务等多种功能;
商业活力促进枢纽复兴——曾是“伦敦最贫困十大选区”之一的国王十字街区,以其创新性的商业更新策略,成功地从综合交通枢纽转型为人流与创新的磁石;
港城融合造就活力新城——汉堡的城市与港口曾因用地重叠与冲突而相互制约。在创造施行“产业—空间—机制”的总体发展方略后,汉堡港口新城跃然于旧港之上。
帆船游轮在蔚蓝的地中海上。南方+记者 钟晓宇 摄
这些发展历程证明:“奋力向上”是世界城市的基因,唯有不断攀登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崭露头角;“保持向上”是世界城市的宿命,唯有不断抵达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城市天生就要打“逆风局”。
在此过程中,不可否认的是,所有城市都会面临周期。“周期永远存在。”正如价值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在《周期》一书中提到,周期的规律之一,即“历史不会重演过去的细节,却会重复相似的过程”。
纵观世界城市,它们之所以能最终脱颖而出,是因为穿越了“两大周期”——主导世界财富分配、流向的经济周期,以及影响城市持续发展动能的人口周期。
对新加坡、东京发展愿景和战略规划横向比较,不难发现两地的共同特性:强化对全球资本、高级人才和国际组织等高端要素的吸引力,并在空间景观、制度体系、文化创意方面做出重大改革,以获得全球竞争力。
新加坡现代高楼林立,吸引了全球高端流动要素。南方+记者 吴冠霖 摄
例如新加坡,“弹丸之地”依靠生产性服务业,带动要素流动与世界分工,从而为城市提供动力源。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的分销中心,利用其完善的仓储设施和先进的物流服务,向整个亚太地区甚至全球市场供应产品。由此,新加坡吸引了全球高端流动要素并不断升级产业结构。
再如日本,在对人才的争夺中,多元文化碰撞产生出混合交融的空间,全球人才都能在当地找到依托。在东京,动漫、料理、茶道等本土性的文化依然占据主导,但麦当劳、星巴克等为代表的外来生活方式同样广泛传播。文化“有容乃大”,方不负“世界城市”的期待。
当各地纷纷做强“内功”,广州更应明确,打造“中心型世界城市”要向哪里进发并达到怎样的高度。
“如果你只看现实,就会变得乏味、庸俗,就会失败。因此,你必须比现实站得更高。”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名言,是新加坡快速成长的经验之谈,依然启迪着当代政治。
相比欧洲城市的先发优势,东京、新加坡都属于起步较晚的“后来居上者”。两座城市均有超越今时今地的长远规划,也都以世界眼光审视自身。
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下,亚洲城市若要“杀出一条血路”,从发展者走向引领者,需要付出更大努力,摸索出适宜各国国情的生存策略——
东京湾区向“知识型湾区”“都市型综合湾区”转型。图为远眺东京市区景观。南方+记者 吴冠霖 摄
转型与坚守。
全球半导体设备龙头ASMPT,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以“上楼制造”的方式生产集成电路专用焊接机。即便焊接机的零部件来自广东,ASMPT也一定要把组装留在本国。这就是新加坡的“坚守”:务必要保住25%到30%的制造业比重。
21世纪以来,面临制造外迁、产业升级等一系列挑战,东京湾区从“世界最大工业带”向“知识型湾区”“都市型综合湾区”转型。在此过程中,东京湾区保留下了具备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占地面积小等特征的制造业。
转型升级的同时,两个城市坚持保留了制造业的份额。这即是世界城市的定力:在全球竞争中,需要进行结构性转型以适应发展趋势,但也要坚守主责主业和历史遗产,以守护城市的发展根脉,并在经济全球化中维系身份认同。
新加坡的产业园区设置的空中连廊方便产业协作。南方+记者 吴冠霖 摄
跨国与在地。
“新加坡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是跨国公司。”通商中国高级经理、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研究员崔东红表示,新加坡把握住了全球化的机会,通过打造亲商环境,满足跨国公司国际化布局的需求,从而吸引到大批行业领先者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这些跨国行业领先者就像优质的“奥运奖牌得主”,为新加坡的商业生态环境注入强大的活力。
再看日本,位于东京和横滨之间的“京滨工业地带”,奥林巴斯、尼康、索尼等近40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都安家于此。同样在当地,本土成长的大量隐形冠军企业,共同构成了庞大的产业体系,支撑起这些巨头纵横四海的雄心。
世界城市通过延展“经济腹地”,如跨国公司设立的分支机构,有助于增强其在全球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不应忽视在地化实践,其中既有匹配全球化的因地制宜策略,也有能够支撑全球化进程的本土力量。
日本地标——东京塔。南方+记者 吴冠霖 摄
发展与安全。
“一开始,东京的国际竞争对手是伦敦和纽约,后来变成了香港、新加坡,再之后变成了首尔和上海。”日本都市规划师协会会长山本俊哉道出了东京国际地位的变化带来的忧思,这直接影响了日本的城市更新规划和方向。
新加坡港作为世界最大的转运枢纽,仍在扩建、改造海港。预计2040年,大士海港投用后,整体处理能力达6500万标箱/年。“基建是推动物流发展的基础,这对新加坡的生存尤为重要。”新加坡物流协会首席执行官饶忠明说。
位于亚欧大陆最南端的新加坡海港上,货轮熙攘往来。南方+记者 吴冠霖 摄
世界城市普遍具有的强烈忧患意识,这在调研组的调研中多次展现。站在世界的风口,城市就会更加明白安全稳定的环境和长远周密的筹划,才是吸引投资和人才的重要因素,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当经济、人口两大周期叠加,首先影响的便是世界城市。在转型与坚守中找到平衡,在跨国与在地中实现融合,在发展与安全中寻求和谐……这三组相互对立而又有机统一的关系,共同构成了亚洲世界城市的“取胜之匙”。
没有效益,何来引力?没有集聚,何来效应?把握经济周期与人口周期,世界城市的策略“万变不离其宗”,绕不开8个关键“动作”。
一方面,是对创新与效率的极致追求。
园区“进化”,挺起城市发展的产业脊梁。新加坡的园区建设一向是世界范例,经历了从厂房到社区的迭代。成功的产业园区,不仅是复合型产业集群,更是生活导向的“都市区”。广州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在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过程中,更应注重产业要素与城市协同发展。
港城“合体”,重构开放型经济生产力布局。走在新加坡和东京湾的港区,城市的高楼大厦、标志性地标皆可尽收眼底。当地尝试突破“港区”的物理空间,通过拥港入城实现最优生产力布局。广州南沙,拥有更大的城市空间和海陆腹地,有条件为城市经济的繁荣带来“海港新风”。
日本的青海码头片区后方有大片仓库群,完备的物流仓储体系,支撑起以东京为中心的货物网络。南方+记者 吴冠霖 摄
创新“定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加坡作为全球级别的生物医药中心,截至2020年,已有11家世界顶级的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布局。针对科技的复杂性,新加坡量身定制了一套创新系统。从功能、要素、连接等方面着手,广州发展新质生产力,也要有独特的方法论。
腹地“生长”,拓展城市发展的战略纵深。“跨国公司看重新加坡,也是因为新加坡背后有东南亚市场。”崔东红坦言,新加坡以区域市场为经济腹地,克服了小国生存空间不足的局限。在日本,《都市再生计划》是要提升以东京为高地的首都圈的价值。广州打造中心型世界城市,腹地不仅是地理空间的延展,也应该包括跨国公司、上市企业等“资本腹地”。
另一方面,是对自然和人本的渐进回归。
花城“扩容”,“绿美”功在千秋同样利在当代。新加坡“花园城市”的理念,意思是将整座城市变为花园。看似“不计成本”的绿化投入,却给新加坡带来了可观的招商引资、招财引智收益。在我国建设“公园城市”的背景下,花城广州更有责任将生态价值考虑进去。
会展“揽胜”,集聚高端要素自成世界窗口。新加坡金沙片区、日本的港未来21片区,高端酒店集群等支撑要素,都是为了服务于全球或区域的MICE(即会展业)。广交会、大湾区科学论坛等是观察国家经济脉动和新质生产力的“晴雨表”,广州依然要广聚人气,形成全球性影响力。
眺望新加坡金沙地区,那里坐拥亚洲顶级高端酒店。南方+记者 吴冠霖 摄
服务“升级”,塑造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强支撑。今天的新加坡、日本快速扩大着城市能级和张力,这越来越需要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强支撑。广州要让“新经济”跑出发展“加速度”,并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必须让生产性服务业高速运转。
商圈“整活”,以商业繁荣激发城市活力。多中心商业格局是超大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东京打造了“为人群定制”的多中心商圈。新加坡以旅游业与商业作为重点,通过持久的城市更新构建消费中心城市。如何发掘释放消费潜力,是广州作为国家消费中心城市实现大发展的关键所在。
从“珠江时代”走向“海洋时代”,这8组动作将助力广州强化配置全球资源、发掘内生动力的能力。
当飞机从东京湾上空飞过,降落在成田国际机场时,正值红日初升的清晨。点点曙光穿透云层,逐渐将夜幕下的道路、房屋、工厂披上霞光。
大地渴望光亮,城市期盼向上突围。日本当地人告诉调研组,成田机场位于千叶县成田市,西距东京都中心63.5千米。它曾经的名字“新东京国际机场”,正是千叶县力求融入首都圈的写照,更加证实了东京都的能级和地位。
日本成田国际机场出发大厅,乘客排起长队。资料图片
这让调研组想起,2024年底,位于佛山高明的“广州新机场”项目的建议书,已获国务院批复。这意味着,其有了“准生证”,将作为广州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与全球城市连接的能力,助力广州打造中心型世界城市。
围绕广州近年来的发展变化表明,广州延展“腹地”、打造“高地”的壮心不已。
从内生机制看,广州有条件将“地方性”日益转化为“流动性”,成为具有世界城市特质的“流动空间”;从外部影响看,广州的城市空间不只是容器,更是“磁极”,能够充当组织、控制、生产和分配发展资源的角色。
世界城市,恰恰应当结合两者的特质,既能成为影响人口资源流动的枢纽,又能成为释放虹吸势能的磁极。
新加坡和东京的街道上,都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群。图为日本横滨港未来21片区的街道景致。南方+记者 吴冠霖 摄
“世界是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流动世界,世界城市要将主要经济区域和国家与世界经济联系起来。”GaWC这样定义。《世界城市名册2024》中,广州稳居世界一线城市。在广州之前,新加坡(第5名)和东京(第9名)已为Alpha级。
根据新加坡、东京等先进地区的进阶经验,“你的对手决定了你的地位”——世界城市的竞合对象不只在隔壁,还在远方。若要从周期中突围成功,一时的起伏得失固然重要,真正做到胸怀全球、对标先进、逆势翻盘更显城运。
正如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的前市长理查德·戴利所言:“芝加哥不只是和洛杉矶、纽约竞争,而且要与上海、伦敦、巴黎竞争。”曾经,芝加哥想追随纽约发展金融中心,但两者的差距不是由两者决定,而最终是由伦敦决定的。因为伦敦选择了纽约,伦敦—纽约航线是全球最重要的航线。
观照国内,北京、上海能够从更广的全球层面吸收资源。优质全球资源的流动转移,是从伦敦到纽约、从硅谷到北京等少数城市间的流动。广州作为大的区域中心,跻身世界城市之林的“牌桌”,显然还需要更多筹码。
肩负国家重大使命,广州登上开往2035的列车,向上突围的笃行之路,就在脚下。
相关阅读
专题|再造新广州 枢纽大问策
视频|新年再出发!广州跨国调研开启“亚洲篇”
统筹:李鹏程
撰文:李鹏程
视频:洪钰敏
设计:钟冠婷
调研组:龚晶 李鹏程 黄楚旋 吴冠霖 洪钰敏
策划:林焕辉 龚晶 陈思勤
炒股公司靠谱吗
上一篇:股票的交易市场 12月28日周生生黄金价格803元/克
下一篇:没有了